1/3的採光與2/3的遮蔽 = 1/3的公共與2/3的隱私

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,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業主覺得隱私性不夠。又接著感覺採光不足,空間品質不是這麼的美好。
以往最常見的手法有用格柵遮掩、窗簾、開天窗等手法。
但都並不是在建築的本體上去設想解決這樣的問題。

設想了一個跳脫傳統建築的開窗模式,將牆面水平劃分為三個區段。
遮擋住樓板往上2m生活活動可見高度,剩餘上方高度區域開窗做為採光與通風使用。
這種方式自己在景觀設計中很常使用,
在研究所時期,對於公共開放空間人們選擇停留點的研究成果中顯示。
人們需要一定的視線來滿足自己對於外部好奇,但也需要一定的遮蔽感滿足安全感。
故在研究結果中顯示,具有遮蔽感卻有一定視線通透的矮灌木區域是最多人選擇的地點。

藉由這樣的概念,引用於建築上,應能得到相同的效果。
曲面的空間是直線的彎曲。延伸空間並讓空間感更優於常見的方正配置。
餐廳設置於入口旁,表示住宅主人喜愛約朋友們到家裡用餐。
於住宅中是最有公共功能的區域。固可採用大立面落地窗,加強其視覺開放性,減低隱私性。但於外部的圍牆還是能維持基地內與外的隱私。
客廳與餐廳連貫,無遮蔽物阻礙動線與視線。
反映出主人在與客人用餐後到便會到客廳聊天交際。
通往居室的樓梯,屬於公共與隱私的轉接點。
避開客廳與廚房在視覺與行動的動線。並用實牆遮擋住大門與餐廳的視線。
表現這個區域已經開始增加其隱私性。
室內景觀區域與樓梯的材質區別。提點出這邊是一處屬性轉換的中介點。
二樓的居室的空間大量使用1/3、2/3手法。
納入最大的自然光與最完善的隱私性。
曲面的室內配置,延伸空間讓空間感更為優美。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