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我常來的公園。
只要是好天氣,小孩下課後我都會帶他去附近的公園玩一段時間再回家。
多少也會有他的同學與家長也在同一個時間點過去,所以接他下課聽到他第一句話都是 : 今天可以去公園玩麼?
很明顯地這個時間,是他一天中最期待的時段之一。

但很可惜的今天在公園玩不到半個小時,我就必須帶著他離開。
因為公園附近某高中的學生約7~8人,佔據兒童遊憩設施抽菸。
身為家長,我非常不願意讓還在發育中的兒童吸到二手菸。
路邊抽菸的路人、大樓中庭抽菸的鄰居、大門抽菸的警衛、還有家裡抽菸的家人。這是在日常中讓我非常困擾的對象。
面對這些人,規勸或者離開是唯二能選擇的選項。

但是今天我實在不想再二選一。

這些學生他們人多勢眾,在嚴厲的規勸兩次後還是在我面前若無其事地吸菸。還在讀幼稚園的兒子,他一臉害怕的問我說 : 為什麼他們不離開?

在公園或者大樓中庭喝斥吸菸者,我已經是老手。
老婆時常提醒我! 記得你帶著孩子,你住在這裡。如果對方不開心對小孩動手怎麼辦?引起衝突絕對不是一位家長的首選。
本已經快理智斷線的我,看著小孩,我只能選擇離開。
看著其他家長也跟著離開,本來應該是兒童開心嬉鬧遊憩的區域剩下幾個高中生抽著菸。

但是今天我不想要在二選一!

所以當下我打給學校的教官,得到的答案是 :
我們沒有辦法管出校門的學生,建議你直接報警。
到旁邊的警局問他們是否能介入?公園就在旁邊走幾步而已。得到的答案是 :
你應該找他們學校教官。

如果你也是一位家長,為了顧全小孩的健康。你和他說因為有人在抽菸,所以我們今天不能在公園玩。
然後看著應該是提供給兒童遊憩的設施,變成這些人的吸煙區。
身為家長,你能接受嗎?
當制度沒有辦法讓這些人離開或者停止他們的行為時,
我還能多做什麼?
回到家讓心情沉澱一下後,我開始思考是否用自己的專業來看待這件事情,以一個專業的建築設計者角度來檢討,在這一段過程中空間規劃上,是否有可以避免這樣的情形再度發生的可能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發生情形 :

兒童遊具遭占據
公園內有其他民眾吸菸

造成結果 :

兒童無法使用遊具
其他民眾成為被吸菸者
隔一天還有當天學生遺棄的菸蒂在現場。
公園目前的配置及動線。常見的抽菸區域(x)主要分布在公園的北向區域。
造成可能 :

>12歲年齡層在公園沒有適合遊憩空間
吸菸者在公園無合法吸菸空間

對應方案 :

公園設置年齡分層,設置>12歲遊憩空間
設置合法隔離式吸菸空間
設置監視舉報系統​​​​​​​
根據常見的吸菸地點,將吸菸室設置在常見吸菸區域的中央區域。鄰近廁所也方便打掃。
將區域化分為主要兩個區域,北向為主要針對青壯年使用區域。孩童較多為家中長輩帶至公園遊戲,故將兩者使用空間彙整再一起。
日本針對吸菸區域有嚴格的管控,街上幾乎看不到抽菸的人。有些城鎮還會有專門稽查違法抽菸的人員。
註一 : 以虛擬實境方法探討戶外開放空間之停留行為與空間元素之關連性  中原大學/建築研究所/106/碩士/建築及都
市規劃學門/建築學類研究生:黃鉑凱    指導教授:謝明燁 

台灣的建築設計人才濟濟,公園的規劃設計也有許多大師級前輩。
深知自己並不是一個腳色,能力與經驗也不是能與檯面上的前輩們比較,
但身為一個以此為職業的設計者,
我可以做的,就是用正面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此議題。
我也曾經是一位吸菸者。我的目的並不是要譴責所有吸菸者,而是試著用規劃的方式來改善問題。
但最終人的行為才是問題的核心,能夠改變的最好方案還是要從教育體制上著手。國民的素質提升,才是治本。
最後我要感謝民眾黨的林昭印 林議員的協助。從公園離開後經過民眾黨的中壢服務區,不知道為什麼
就打電話過去抱怨。有獲得您一些建議與協助萬分感謝。

You may also like

Back to Top